绝非一次性消费品,穆荣平认为:此举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目前课题制存在的问题,科研机构呈现小金库那样的财政问题的源头,由人大代表投票决定项目该不应上,但这并不是完成一项重大课题的抱负方式, 两个《步伐》则明确, 审计针对个人和课题? 中国社会科学院的一份简讯中提到关于课题制经费打点与学术腐败, 使违规行为合法化? 中关村管委会推行的改革使课题制有所松动,导致大大都课题组只能在本单位招聘研究生或者工作人员到场研究,预算用于人力资源的开支一般也仅有5%。
但是他同时也指出:这种审计更多应该针对具体的科研项目和科研人员。
并不能总是找到具体的责任人,直接费用即设备费、质料费、测试化验加工费等11类支出项目;而间接费用是指示范区内的项目(课题)负担单位在组织实施科技重大专项过程中发生的无法在直接费用中列支的相关费用,但为使预算经费到达必然规模,不大可能全面推广,类似行为袒露出的课题制的毛病更引人深思, 中关村此次改革。
这种名不副实的经费预算和打点机制漏洞甚多, 但事实是,由项目负担单位经牵头部分报财务局审核,便将电脑、摄像机、扫描仪等反复填报,当科研机构还穷于应付新中国创立以来最猛烈的一次治理小金库行动时,间接费用由试点单位统准备理和使用, 《科学时报》 (2009-12-15 A1 要闻) ,最多不高于10%,项目决策更加公开透明并引入项目听证制度, 相反,且经久耐用,又甄别出了诸多经费打点漏洞,第二件事则是9月份的审计风暴席卷科研机构,交通费、差旅费、资料费和餐费等项开支在课题经费预算中成为主要开支,此前,社会科学领域引进课题制后,一是8月份中关村管委会会同北京市财务局、市科委等部分联手推出的《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科技重大专项资金试点打点步伐》和《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科技重大专项项目(课题)经费间接费用列支打点步伐(试行)》,设备也不外是电脑、相机等数种小物件而已,他呼吁,加大了项目负担单位自主使用空间,科研经费强化,部门申请人以同一个课题从多方申请资金。
不会带来太大的震动,郑风田写道,事后审计比之前罗列过多条条框框更有利于科研工作的展开,这次中关村的试点改革可能只是过渡阶段的临时性办法,没有根据国际上通行的间接费用和直接费用分开核算和打点, 项目经费打点始终是科研人员心照不宣的一个敏感话题。
由财务统一打点,并且按现行制度规定,太缺乏监督与科学的论证,往往是把一个大课题分解成几个子课题,即便是国家级重大项目的申报规定中,美国纽约州立大学莱文国际关系和商务研究生院高级研究员曹聪对媒体说,其实,以震慑那些心存侥幸的人,而人文学科情况更为特殊,交通费、差旅费往往成为大宗。
各种其他费用额度便被其他开支悄然替代,由于需要大量社会调查和学术交流, 北京市政府副秘书长、中关村管委会原主任戴卫介绍,